2023年,黄南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落实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经济保持了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
一、运行特点
(一)农林牧渔业稳中向好
2023年,全州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7181.5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82%,其中农业产值84983.74万元,同比增长5.78%;林业产值7152.8万元,同比增长7.78%;牧业产值286680.03万元,同比增长4.76%;渔业产值3850万元,同比下降7.9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515万元,同比增长1.6%。农林牧渔业占比分别为21.4%,1.8%、72.18%、0.97%、3.65%。
(二)种植业增速放缓
1.粮食播种面积实现“三连增”。2023年,全州粮食播种面积12.29万亩,比上年增加382亩,增长0.3%,实现“三连增”。青稞面积增加,小麦面积减少,玉米面积略减,豆类面积稳中有增,薯类面积略增。青稞播种面积5.14万亩,增加138亩,增长0.3%;小麦播种面积5.18万亩,减少216亩,下降0.4%;玉米播种面积1898亩,减少4亩,下降0.2%;豆类播种面积4881亩,同比持平;薯类播种面积1.13万亩。增加464亩,增长4.3%。
2.粮食产量稳定增长。2023年,全州粮食总产量3.01万吨,比上年增加1642吨,增长5.8%。其中:薯类(折粮)产量3810吨,比上年增加310吨,增长8.9%;豆类产量960吨,比上年增加57吨,增长6.3%;小麦产量1.55万吨,比上年增加814吨,增长5.6%;青稞产量8575吨,比上年增加431吨,增长5.3%;玉米产量1027吨,比上年增加14吨,,增长1.4%。
3.经济作物生产稳步增长。2023年,全州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15.71万亩,增长13.3%。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6.92万亩,同比增长11.59%;中草药材面积0.86万亩,同比下降28.9%;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6.93万亩,同比增长25.7%。蔬菜播种面积0.99万亩,同比增长7.5%。蔬菜产量达15440吨,同比增长9.6%;油料产量7500吨,同比增长8.1%
(三)畜牧业有增有减
2023年,全州各类牲畜存栏170.15万头(只),同比增长0.64%。其中:牛存栏81.03万头(只),同比下降2.84%;羊存栏88.68万头(只),同比增长3.82%。各类牲畜出栏80.07万头(只),同比增长1.6%。其中:牛出栏30.71万头(只),同比增长2.92%;羊出栏49.08万头(只),同比增长0.97%。肉类总产量40402吨,同比增长3.69%;奶产量27076吨,同比下降12.59%。
(四)渔业产值下降
2023年,全州渔业产量达700吨,同比下降14.63%,渔业产值达3850元,同比下降7.92%。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方式主要还是以户为主,规模小、效益低,抵御风险能力差,农业企业和农业大户较少,设施农业总规模仍然偏小,比重偏低,制约了农业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产业集约化程度低。畜牧业生产模式依然是“单打独斗”,本地品牌效应发挥作用弱,龙头企业带动效果不强,生产、加工、销售间相互脱节,严重制约了本地畜牧业生产发展。
(三)进口冷链肉冲击影响大。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外规模化养殖产出的牛羊肉对本地养殖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外来肉价格低廉,数量庞大,本地人更愿意选择肉质差别不大,价格低廉的外来冷链牛羊肉,导致本地市场牛羊肉价格下跌,进一步压缩了养殖户利润,养殖户出栏意愿不强,收购商收购利润空间收窄,赚取的利润减少,收购欲望不足。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调整支出结构,更多地承担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重点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电力、公路建设等,同时,加大设施农业的后续管理和维护工作,并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借助乡村振兴出台的各项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落实金融政策,攻克资金难题。一是加大优势特色产业信贷支持力度,增加贷款途径,简化贷款手续,扩大养殖户再生产能力。二是逐步扩大农牧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为养殖场推出信贷支持方案,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三)提高牲畜产品有效出栏。加强有机畜产品电子商务,重点面向有机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种养大户开展网络营销技能培训,提高市场主体网络营销技能。大力发展牧区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促进生态有机畜产品网上营销加速发展,拓宽产品市场营销渠道,逐步建立种(养)植、生产、加工、销售、物流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提高牲畜有效出栏,助力牧民增收,让牧民真正享受到现代网络带来的经济实惠。
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