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组织部主动把握互联网时代脉络,强化和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互联网优势,强化规范网络运维,积极探索“互联网+”思维服务基层党建工作新途径。
提高政治站位,找准工作定位,将“互联网+”思维“植入”基层党建工作讲政治,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深度融合又是当今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提高,才能做到通晓道理,与时俱进、创新提高。
市委组织部面对新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积极探索新时代组织人事工作与媒体深度融合新格局,在互联网与干部组织人事工作全面交汇融合上求创新、求发展、求卓越。
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市委组织部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网络快速、便捷、高效、覆盖面广的传播优势,精心组织骨干力量,依托自治区“党建直通车”学习平台,向全市基层党员精准传达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市所有街道(镇)、社区(村)远教站点组织5000余人次实现了同步观看、同步学习和面对面交流。其间,还特别邀请党的十九大代表王改梅通过“党建直通车”与基层党员“面对面”分享了出席大会的心得和感受,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反响热烈、备受鼓舞。
各基层党组织也充分利用“党建直通车”平台,开展了“街道+街道”“街道+社区”“街道+党建”的互助学习模式,使这种既节约时间和空间,又便捷、高效、时尚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应用,将“互联网+”思维理念“植入”到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头脑中,做到“入心、入脑、入行”,真正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创新思想理念,多措并举,用“互联网+”思维助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就要补足精神之钙,适时更新知识储备,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增添强大工作动力。
一是创建了党员干部“互联网+”学习互动平台,搭建起了机关党员干部与基层党员干部沟通交流的桥梁,用实际行动进一步践行了“忠诚、公正、创新、卓越”的乌海组工文化精神。部机关开展了“部长讲党课、科长(室 主任)讲业务”学习活动,并通过“党建直通车”与各基层党组织建立了同学习、同进步的良性互动机制,也增强市本级机关党员与基层党员的互动交流和了解。
二是探索开展了8小时党建直播学习“频道”,有效解决了党员干部的工学矛盾,积极引导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还利用“党建直通车”影音同步功能,创新性开办了工作时间不间断播放视频教学资源的“电视频道”,基层党员只需登录便可观看,同时还可根据学习需求实现“点播”,丰富了基层党员学习内容。
三是创建了“乌海党建信息共享超市”,疏通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信息渠道,为打破固有信息壁垒,加强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良性互动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市委组织部致力于培养、锻造政治、业务“双过硬”干部,不断拓展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全面提升组织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利用微信建群将全市各区、街道(镇)、社区(村)100多个党组织纳入“共享超市”,所有类型信息均可在“超市”上架“出售”,全市各级党建网络平台可按需采编,用宣传推广作为“支付方式”。通过大量信息的交互,各级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促进了各级党建网络平台的有效推广和使用。
四是结合“学习强国”APP,适时开办了“每日一学”微信学习平台,进一步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每日一学”内容涵盖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市县党委常委职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党组的设立由哪一级审批、党组成员一般设几人、党的地方委员会如何产生、党费支出的具体项目等。“每日一学”让党员干部很好地将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随时随地“充电”提高,做到了组工干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真下功夫、下真功夫,并第一时间把学习成果转化成推动、推进工作的动力和源泉。
五是开办了“主题党日对对碰”活动,有“基层活动掠影”“基层专题播报”“我的基层故事”“我的组工情怀”“诵读红色家书”“讲好乌海组工故事”等诸多系列专栏,将全市各基层各级党组织的“正能量”第一时间呈现给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不断补足党员干部精神之钙,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增添工作动力,有效地解决“三恐慌”(知识更新的恐慌、工作经验不足的恐慌、工作能力不够全面的恐慌)。
六是快速将基层经验和先进典型推广交流。按照不同类型信息的采编情况,大量的信息内容保障了特色栏目的开展。通过“乌海党建信息共享超市”,全市组织系统与乌海日报社、乌海广播电视台建立了长期信息共享合作机制,与乌海广播电视台合办《党旗飘飘》电视栏目,专题报道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乌海日报》开办了《先锋》专版,专题推广来自基层的创新工作经验和做法,以激发基层党组织之间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情和激情。
七是开设免费党员电子书屋,搭建的全市党员共享的数字图书馆,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市委组织部在乌海党建微信公众号开设了党员电子书屋,为全市党员干部提供免费便捷的学习平台。
八是精心制作了党员干部“口袋书”,将组工干部应知应会的关于基层党建、人才发展规划、发展党员、人事档案管理、出国(境)审批相关政策及办法、干部管理方面的政策法政、干部监督管理条例等应知应会、应该掌握的内容和知识点全部收入“口袋书”,使党员干部随时看、随时想、随时应用的观念入心、入脑,并时时刻刻用“口袋书”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实操法宝”。
勇于担当作为,追求高效卓越,用“互联网+”思维打通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最后一公里”市委组织部遵循习近平好干部标准,,强化理论思维,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组织人事工作深度融合,以“抓规范、促整改、提质量”为抓手,以互联网强化党员教育管理。
通过“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终端”,打破时空障碍、管理层级,实现“网络党组织+地方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党员”快速、无缝连接,有效地解决了党组织联系服务党员“最后一公里”问题。仅党员电子书屋就拥有2.7万册图书、800多种期刊、300多种报纸可以与大家在线分享,有声听书已有1.5万余小时的阅读量,并与纸质刊物同步更新,并支持原貌高清阅读,内容涵盖党建专刊、时政新闻、“一带一路”、农业科技、管理财经、家庭健康、时尚生活、文摘文学、文化艺术等多方面。同时,为满足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需求,党员电子书屋还开设了“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一带一路”“跟着总书记读好书”等特色专栏。开通了听书功能,由专业主播播讲畅销书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学矛盾,拓宽了党员干部特别是组工干部的知识领域。坚持把信息网络优势同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有效结合起来,推动基层党建不断创新和发展。搭建起了党务OA办公系统,进一步夯实了一体化办公基础。借助大组工网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我市率先在自治区组织系统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办公,OA办公系统完全按照组织部门工作实际搭建,实现了公文运转、文件材料审批、督查督办、文件传阅、流程规范、在线学习、网上支部、请销休假、出差备案、数字档案等一系列实用功能。部领导积极顺应互联网的移动化、便捷化、社交化特性,率先垂范带头学、带头用,严格规范业务流程、简化运转环节、节约办公成本,极大地提升了办公效率和质量,有效地把党员信息化教育工作与基层党建工作“揉”在了一起,立足新时代,展示新形象,体现新担当,不断涌现新作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组织人事工作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信息化建设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上台阶。